醫藥網8月16日訊 我國目前有獨家原料藥品種近600個,涉及中外企業350余家……
1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征求意見稿)》,擬對短缺藥品和原料藥市場價格行為進行管制。
近年來,國家醫藥政策的導向是醫保控費,降低藥品價格,然而一些
企業人為行為對原料藥和原本廉價的一些藥品進行壟斷,造成市場短缺或價格抬高,引起市場混亂。
發改委發布的《短缺藥品和原料藥經營者價格行為指南(征求意見稿)》文件對短缺藥品和原料藥進行價格界定,同時對壟斷表現形式進行了界定,重點是確定了12種“不得”出現的情況。
?上市藥企上下游聯手壟斷醫保藥獲暴利
8月9日,某上市藥企(下簡稱甲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于8月8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甲公司進行立案稽查。甲公司稱,如公司存在重大信息披露違法行為被調查屬實,公司股票將被深交所實施暫停上市。
甲公司是國內專業藥用
輔料生產企業之一,并且是國內少數幾家擁有新型青霉素類抗生素磺芐西林鈉原料藥和成品藥注冊批件的企業之一。
甲公司系2011年上市,業績非常亮眼。據其年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2.88億元、6.05億元、10.26億元,保持高速增長。有媒體質疑這與其控制上游原料形成市場的壟斷,通過高價中標供貨來謀取暴利有關。
甲公司上游企業(下簡稱乙公司)也是一家上市公司,同樣是從事抗生素原料藥及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磺芐西林鈉原料藥產銷量居行業第一位。
據乙公司上市公司年報顯示,2016年凈利潤2.22億元,同比增長242.07%。兩家看似競爭對手的企業,因為利益關系卻意外悄然地走到了一起。
目前,甲公司被調查后發布被調查公告的同一天緊急修正了25天前企業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由之前預計同比增長0%-15%調整為-25%-0%。
需要說明的是,甲公司第一次業績預告發布時間其實也在半年經營完成之后,理應不至于有如此方向性的修正。
事實真相只有一個,靜待調查結果出來后方能水落石出。
?短缺藥品是國家監控的重點,長春新堿等8個品種高度短缺
隨著我國醫改的深入,
藥品招投標等
采購手段對藥品價格的進行限制等多種因素,致使一些低價藥品頻現市場短缺現象,致使原本低價的藥品價格暴增幾倍甚至幾十倍,盡管如此,還有一些藥品的短缺現象仍然得不到緩解。
根據筆者對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發布的2017年1-5月《短缺藥品監測結果快報》發現合計上榜的短缺藥品有860余個。
其中,短缺區域涉及省份在10個及以上的有長春新堿、維生素K1等8個品種;短缺區域涉及省份在5-9個的有地高辛、地西泮、呋塞米、洛貝林、絲裂霉素等60余個品種;短缺區域涉及省份在2-4個的有200余個品種;另外還有近600個品種在至少一個省份短缺。
各月份監測短缺品種涉及短缺醫療機構和省份區域在10個及以上的情況如下:
( 注:數據根據國家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整理,供參考)
?獨家品種原料藥相關方或成整治重災區
獨家品種本來是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但是如果采取不正當的經營手段,非法擾亂市場秩序,哄抬藥價就會受到相關監管部門的懲罰。
筆者通過整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文數據庫發現,我國目前有獨家原料藥品種近600個,涉及中外企業350余家。
具體來看,在我國獨家原料藥品種超過10個的目前僅有華潤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盛迪
醫藥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的獨家原料藥品種分別也有9個、8個。
獨家原料藥品種數超過5個的企業及其品種名稱如下:
(注:根據CFDA批文數據整理,供參考)
最后,筆者需要說明兩點:
一是逐利是從事商業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謀取最大的利潤是從事商業活動的根本目的,藥品經營也是一種商業活動,也不例外。這本無可厚非。
二是并不是說高度短缺的藥品和獨家原料藥品種擁有者就一定會從事非法經營形成市場壟斷,哄抬藥品價格,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高風險的地帶,更容易形成壟斷,也是國家監管部門重點監控的對象。
愿這些具有壟斷高風險品種的經營者好自為之,勿要以身試法,觸碰政策紅線。